电话:0510-85306333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劳动法规

关于提防求职招聘陷阱的案例分析解读

来源: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18-04-05 作者:硕放人才网 浏览量:
信息索引号014008089/2018-00123发文日期2018-03-27公开日期2018-03-27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形式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范围面向社会
有效期长期公开程序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劳动、人事、监察--社会保障体裁通知
关键词社会保障,通知,公开文件链接
内容概述该企业员工,而是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受该企业委托招聘操作工,并不能安排之前承诺的高薪职位。 分析:由于结构性用工荒的存在,用工单位会委托中介公司招聘紧缺岗位的人员。而中介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会虚构高薪岗位诱骗员工入职,从而赚取企业提供的招聘奖...

又到“金三银四”的求职高峰季,

我市就业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

然而,

在良莠不齐的招工市场里,

不时会出现各种包装好的“招聘陷阱”,

无论是进城务工人员,

还是应届毕业生,

一不小心,

你就上当了。

  为此,无锡人社本期专门整理了几种常见的招聘骗局,提醒初入职场、缺乏求职经验的求职者提高警惕,对有相似情形的“陷阱”保持应有的警觉,提高防范意识,在求职路上少走弯路,不掉陷阱。

  陷阱一:“挂羊头卖狗肉”,以高薪职位诱惑招聘普通员工。

  案例:小张是一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招聘网站看到无锡某知名外企招聘制图师,薪酬很高。小张欣然前去应聘,一名自称该企业人事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简单面试后,安排小张到了生产一线当操作工,并告诉他这是公司规定,管理和技术岗位新入职的员工都要到一线“锻炼”一段时间,很快就能转岗。但小张工作两个月后依然在做操作工,这才感觉上当了,找到那位“负责人”,其实他并非该企业员工,而是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受该企业委托招聘操作工,并不能安排之前承诺的高薪职位。

  分析:由于结构性用工荒的存在,用工单位会委托中介公司招聘紧缺岗位的人员。而中介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会虚构高薪岗位诱骗员工入职,从而赚取企业提供的招聘奖励。

  拆招:对于这样的陷阱,小张还是可以提前判断而不用等两个月。一是进公司后,应该先与公司HR部门对接,了解上岗和薪酬情况;二是必须在一个月内要求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岗位、薪酬。如果发现与招聘信息不符时,就可以及早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陷阱二:注册多家皮包公司,互相串通骗取费用。

  案例:小赵初到无锡,在火车站看到招聘广告前去应聘,中介公司收取200元中介费后将小赵介绍到A公司,A公司帮小赵办理入职登记后,迟迟不安排他上班。在小赵的催促下,A公司又以业务需要为由将小赵转介绍到B公司,B公司称入职前需要培训,收取了小赵500元的培训费,但实际并未安排小赵培训,也未提供职位。其实,A、B两家公司均为中介公司老板注册的皮包公司,小赵发现上当后要求退还费用,中介公司和A、B公司互相推诿不肯退还。

  分析:收取中介费后不安排工作是非法职介的传统牟利手段,近些年则衍生出了串通关联公司先办理入职,再以各种理由辞退或者注册多家皮包公司多次转介绍等方式,增加了求职者被骗后维权的难度。同时,收费的形式也从单一的中介费发展到了数十种,如报名费、服务费、会员费、有价求职卡费、体检费、保险费、办理费、抵押金、资料费、劳动协议保障金、信息建档费、IQ测试费、人才鉴定费等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实为诈骗。

  拆招:凡是只登个记就收取费用的所谓公司,基本都是“黑中介”,建议求职人员,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不要因为一时求职心切,让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陷阱三:利用网络求职信息,虚构职位诈骗求职者。

  案例:老李是一名卡车司机,和老板产生矛盾想换一份工作,于是在网上发布了个人求职信息。没多久就有电话跟他联系说某某运输公司想录用老李。老李依约在某物流停车场与该公司“老板”见面,对方查看了他的驾驶证等材料,表示愿意高薪雇佣老李,但需要收取1500元风险金。由于收取风险金是业内行规,老李没有怀疑就缴纳了,对方也出具了盖有公章的收据让老李回家等通知。但过了一段时间,老李一直没有等来高薪的工作,相反再次联系那名“老板”时,发现电话已停机。其实老李遇到的是一个专门通过收集网络求职信息实施诈骗的团伙,他们会针对求职信息“定制”诈骗手段,编造“风险金”“保证金”“培训费”等名目诈骗求职者。

  分析:网络时代,主动求职者的信息往往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通过对求职者信息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活动,是电信诈骗的新手段。

  拆招:这又是一个骗钱伎俩。还是要提醒求职者,不要轻易拿钱出去。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迂回一下,找一些借口,比如身上没带钱,是否可以先上班,钱在工资中抵扣等等。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肯定有猫腻。

  陷阱四:承诺高额“返费”,侵犯合法权益。

  案例:老王经老乡介绍到无锡打工,老乡告诉他通过中介进厂不但不用交求职费,还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返费”。于是老王在老乡的指导下,通过中介进入某公司成了一名“外包工”,中介跟老王约定,只要工作满45天,除工资外还能获得两千元的“返费”。老王工作了40天,眼看就能拿到返费了,不想车间负责人却以违反规定为由将他开除了。老王去找中介理论,中介一口咬定只要没做满45天就不能领取返费,而老王去结算工资时,被告知离职当月的工资因为违纪被厂方扣除了。

  分析:“招聘返费”看似双赢,实则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高额“返费”的来源往往是克扣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非法途径,同时由于“返费”约定不受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保护,在结算过程中往往会被克扣甚至根本无法获得。

  拆招:始终要相信,天上掉不下馅饼,倒是招聘的陷阱防不胜防。建议求职者还是要有一颗踏踏实实找工作的心,不要被意外的“惊喜”所迷惑。这样,就一定会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上当不受骗。

  

  小编提醒:

  上述这几个案例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用高薪、返费等金钱诱惑,第二是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第三是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特点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对此,求职者要如何防范呢?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多注意和留心:

  要注意关注中介机构的资质。应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具有无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职业中介机构求职登记。

  不轻易相信所谓的“单位负责人”。建议还是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推荐介绍或参加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与用人单位面洽。

  网络求职时仔细分辨网站的安全性,核实招聘信息和招聘公司的真实性。推荐登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站如无锡人力资源招聘网(www.wxhrzp.com)查询招聘信息或发布个人求职信息。

  对承诺高薪、返费职介行为提高警惕。对于一些高出市场一般劳动价格的“高薪”或者与自己实际学历、经验差距明显的“高薪”,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如遇到像案例一中出现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要果断“拜拜”,并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

  凡是提出入职以收取费用、扣押证件为前提的,都是违法行为,要坚决抵制。一旦遇到,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以上提醒希望能为求职路上的朋友提供到帮助,同时祝大家心想事成,求职如意!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0510-85306333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硕放热线网 苏ICP备16032186号-2

地址:无锡新吴区硕放通祥路88号 EMAIL:390805428@qq.com 管理员QQ:390805428

Powered by 0510SF.

用微信扫一扫